不下销 玩私募,上私募数十已注壳家被去了千家罚

“最近‘壳私募’业务根本做不了,壳私募甚至很难回本。下去”私募“壳资源”买卖业务者感受到的上千数寒意,正是家私私募业深刻变革的缩影。
今年以来,募已私募监管持续加码,注销一系列新规进一步规范了私募展业各个环节,被罚极大压缩了设立“橱窗基金”、壳私募充当通道及“壳私募”买卖交易的下去生存空间。在严监管背景下,上千数今年以来上千家私募注销,家私多家私募加快自查合规风险的募已步伐,并根据实际情况主动清算“壳产品”,注销暂停不合规的被罚基金净值披露。
对私募业来说,壳私募大资管、严监管、快出清,可谓一场阵痛与成长交织的改革,但也赋予了行业重新自我定位、规划发展路径的契机。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私募除了赚钱,更要强化合规底线意识、坚守创造绝对收益的初心、提升专业化水平,做值得投资者信任的资产管理机构。
出清加速:
上千家私募注销 数十家被罚
研究新规、逐条自查、组织监管政策学习讨论会、调整运营细节,这是刘丽(化名)最近经常加班的原因,更是大多数私募管理人正在做的“功课”。
刘丽是一家百亿级量化私募的合规总监。她坦言,今年以来监管持续加码,“整个行业都‘绷紧了一根弦’,未来展业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守合规底线,否则面临的就是被处罚,甚至被注销”。
从公开信息看,今年以来监管机构进一步规范了私募展业的各个环节。4月28日,中基协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私募基金的募集及存续门槛、组合投资、总杠杆水平等方面予以规范;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下称“备案办法”)正式生效,对私募基金的高管和股东等均有严格要求,被称为“史上最严”备案登记新规。
严监管下,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积极开展自查。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上海睿郡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睿郡投资”)已于5月22日主动注销。对此,睿郡资产发布公告称,睿郡投资实际控制人杜昌勇名下已有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睿郡投资旗下已无在管基金,未来将不再从事证券投资类私募业务,因此公司近期主动向中基协递交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申请。
2022年以来,主动注销的私募数量明显提升。中基协数据显示,2022年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达1356家,是2021年的2.2倍。截至5月30日,今年以来也有近240家私募主动注销。
除了不断细化完善规则,今年以来,监管部门还通过行政监管措施、清理等方式加快出清 “伪私募”“乱私募”。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5月已注销的私募基金逾70家,今年以来,已有179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被注销。从年度数据看,今年以来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数量创出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中基协多次发布《纪律处分决定书》,多家机构被取消会员资格、撤销管理人登记,涉及10余家私募机构和负责人。十三地证监局则对44家私募基金及其相关负责人开出60张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综合来看,信息披露违规、违反投资者适当性、未充分履行谨慎勤勉义务、未及时向中基协履行报告义务等成为关注重点。
“野蛮”落幕:
灰色操作生存空间压缩
严监管下,私募灰色操作衍生出来的行业走向末路。
靠“壳私募”买卖赚钱的童瑶(化名),记者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编辑群发各类资质/许可证办理、收转的广告。
童瑶坦言:“现在‘壳私募’的钱不好赚了,因为中基协要求私募管理人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同一实控人设立第二家同类型公司需说明设立合理性,这些新规极大提高了‘囤壳’的成本,而且很多囤的‘壳’不满足新规要求根本无法转让,这生意就很难做下去了,我们在考虑转行做其他业务。”
买“壳”卖“壳”违规,“壳私募”还可能成为场外配资、非法集资的“载体”,为市场带来风险,为投资者带来潜在损失,因此监管部门一直严厉禁止此类行为,备案办法的发布更是极大压缩了这一灰色操作的生存空间。
看得到但买不到的“橱窗基金”也玩不转了。此前,一些私募靠长期不开放的小规模产品创造绝对净值,增加曝光量,随后发起设立新产品吸引新客户,以挣得管理费。
北京某私募人士直言,一些私募借助“饥饿营销”的套路,来激起更多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但最终投资者未必能买到“橱窗”里的基金。而且,超高业绩往往是通过相对激进的操作实现的。该人士介绍称,这种操作是单押个股成长性,或是利用场外期权将杠杆加至10倍甚至20倍。“投资者只看到超高业绩,很容易忽视背后的风险。此前有基金亏了98%,已经为行业敲响警钟。”
“以后这种‘把戏’的空间不大了。”上述人士说,私募基金(特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一直以“灵活性”著称,但不意味着可以脱离投资本源,也需要组合投资、分散投资,做好风险管理。
此外,私募基金违规充当“通道”的行为也越来越受到监管重视。某中型私募高管表示,私募成为“通道”,有几种情况:一是不具备私募管理资质的机构或个人,借助有资质的私募发产品;二是私募基金为关联方特殊目的而设立,从而承接关联方的相关需求;三是私募基金产品本身作为通道,“比如买公募产品,解决其清盘问题”。
近期,深圳证监局发布2023年第3期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提出,私募管理人不得与外部机构或个人“串通”,将私募基金作为通道或工具,以损害私募基金投资者利益为代价,为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发行或承销业务便利,并牟取私利。
常胜秘诀:
向上生长 向下扎根
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我国现有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2270家,管理基金规模20.75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658家,管理规模接近6万亿元。
“不管是管理规模步入20万亿元,还是监管持续发力,都意味着如今私募基金行业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如果走了正确的道路,行业就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反之则会对行业发展带来致命打击。”重阳投资副董事长汤进喜直言。
汤进喜表示,私募需要从三个维度来塑造健康的行业文化:首先,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基础进行产品设计、销售推荐、投资决策、交易运营、客户服务等环节的设置和改善;其次,坚持合规经营,私募基金须通过合规培训、案例教育等方式,将合规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最后,提升专业化水平,应通过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来获得投资收益,而非短期炒作、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
明睿资本认为,私募行业有望向“断尾”“管头”和标准化发展迈进,即小规模私募基金出清、大规模私募更加规范。因此,大型私募管理人须在合规体系和风控体系搭建上多下功夫,真正向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看齐,小私募也应在合规基础上稳健成长,以差异化优势和专业化能力获取投资人信任。
若以2004年私募阳光化为起点,私募行业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如今,私募基金行业再度面临新的课题:如何在这场改革中成长与蜕变,发挥资产管理机构应有的价值?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管理人要以勇气和智慧向上生长,以远见和坚韧向下扎根,打造平台化、合规化、品牌化的综合能力,方能真正在资管行业大发展浪潮中乘势而上。(记者 马嘉悦 梁银妍)
标签:私募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相关文章
扭亏为盈,中国船舶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二成,今年营收目标805亿元
摘要:4月29日晚间,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船舶”,600150.SH)披露2024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785.8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0.2025-05-11-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5月21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获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辽宁省沈阳市“深化2025-05-11
- ②系统情况。该系统利用二维码实现传统加工过程中原料信息以及HACCP记录向下一个环节的无缝连接,以实现完整历史信息的处理和管理。二维码能实现原料信息和生产信息的简便转换,同时该系统不需要一维条形码和数2025-05-11
监管有力度 餐品有温度 北京东城区市场监管局守护隔离点食品安全
检查食品原材料的进货、储存。检查餐具洁净度。测量餐品中心温度。为保障集中隔离点的食品安全,确保留观人员吃得放心,近日,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统一协调,分两批先后向两处集中隔离点派驻保障人员,全程监督,2025-05-11- 摘要:随着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上市银行人力成本支出显著增加,42家银行职工薪酬总额同比增幅超3%,其中农业银行以22.25%的薪酬涨幅领跑。2025-05-11
比较基因组分析Yarrowia lipolytica BBE
2、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小片段插入与缺失的分析与参考基因组相比,YarrowialipolyticaBBE-17共有4392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变化图3),其中42577个是纯合SNP,1344个是2025-05-11
最新评论